企业新闻 News

企业新闻

“疫情” - 一针内窥镜行业变革的催化剂

2020-02-18     1906

引言

2020年的春节,一场不期而遇的“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我们在全民抗“疫”的同时,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正悄然而至。古人云“福祸相依”,就像时不时的感冒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局部的战争摩擦可以让军队保持战斗力,只要“不失控”,我们就能在灾难和考验中反省、成长,甚至蜕变。

当整个社会因为“疫情”难以“正常运转”的时候,人们发现云配送、空中课堂、远程办公、远程审案、远程会诊等真的很好使。我们在依靠“人民战争”夺取抗“疫”胜利的同时,更应该依靠“人民智慧”,让“疫后”的中国更强大。

其实,这次“疫情”也是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大考,对医疗模式和行业发展趋势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今天,我们聊一聊“疫情”对内窥镜行业发展的八大启示。

一、“疫情”催化“一次性内窥镜”成熟

“疫情”发生后,国家全面叫停了相关侵入性检查,如呼吸内镜、消化内镜、鼻内镜等项目等同于:中国首次官方层面间接承认了“常规内窥镜”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美国健康研究协会做过一个官方报道:从2000年到2015年,美国同行评审文献中披露的内窥镜交叉感染案例中,涉及交叉感染原因主要有内窥镜破损、人工清洗消毒不彻底和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失效等三种,各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2015年美欧两地爆发超级细菌,最终检测发现,该细菌是由奥林巴斯十二指肠镜的设计缺陷及清洗消毒流程缺陷导致

今天我们遇到“新冠病毒”,明天也许还有埃博拉、禽流感、甲流、猪瘟、艾滋等致病微生物没完没了的纠缠。如果我们每每遇到“特殊情况”就停诊,试问学科如何发展,病患如何获得及时的诊治。加之,中国内镜诊治规模以年均20%的速度激增,“交叉感染”无疑是一颗危险指数在急剧增加的定时炸弹。作者以为,唯有“一次性内窥镜”才是根除内窥镜医源性感染的终极方案。这次“疫情”,必将加速“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快速崛起。

二、“疫情”催化内镜的“电子化”转化

如何实现“一次性内窥镜”(特指光学硬镜),答案是“电子化”。

“电子化”是这个时代的脉搏,和AI密不可分,就像“硅谷”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我们在其它行业也注意到这个显著的趋势,如汽车、通讯、测绘、机加、工程等等。这些曾都是基于机械原理的经典代表,而如今,“电子化”程度的高低,成为衡量这些行业先进程度的标准。新兴行业如互联网、物联网等,则完全基于“0”和“1”的芯片世界。协同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技术转移应用大幅降低研发投入,规模化生产极大减低生产成本。此处请注意,关键词出现了:成本!是的,只有电子化才能大幅降低以手工作坊为生产基础的光学内窥镜的制造成本,才能让“一次性内窥镜”的设想成为现实。曾经以光学为傲的内窥镜企业,注定要像富士之于佳能、诺基亚之于苹果、通用汽车之于特斯拉,被富于创新和活力的电子内窥镜行业淹没于历史的洪流。因为,内镜“电子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疫情”催化内镜镜更加“微创化”的发展

“微创”是内镜永恒的主题。而“电子化”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内窥镜更“微创”。

“微创”- 这个内镜镜诞生之初就秉承的主题,也是这个行业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因为,更细更软的内镜不但让患者更舒适,也让医生轻松触及了患者更为细微的组织结构部位。在光学内窥镜发展到极致的今天,中国人至今能造出的最细内窥镜是3mm!德国人是光学镜的创始者,他们可以做到更细,但脆弱的光路结构显得娇贵而易折,成为难以惠及大众的高冷公主;而相对抗造的纤维镜只能提供让人雾里看花的可怜分辨率。

只有电子化的一次性内窥镜,可以摆脱光学内窥镜精贵而纤细的HOPKINS玻璃柱体结构,成为继光学镜之后,再续“微创”神话的最佳途径之一。

四、“疫情”催化“内窥镜”成为常规筛查的重要手段

这次“疫情”最大的挑战之一无疑是没有最可靠的确诊手段。核酸检测有假阴性(敏感性低),单靠CT影像又缺乏特异性,迫使国家卫计委四次修正诊断标准(截止2020.2.9,已发布五版),好不为难!试想,如果我们有一种足够经济、可靠、微创的一次性支气管镜或消化道镜,医生就可以在影像学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灶的第一时间进行确诊。通过内镜,既可以直观评估组织反应情况,又可以准确获取感染区域组织活检,也许能成为特异性和准确性具佳的筛查方法也不一定。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内窥镜由于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是绝不能使用的!

除了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带来帮助,“一次性内窥镜”还能成为诸多非感染疾病(如占位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利器。诸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泌尿道等各大系统的肿瘤早期发现和确诊,无一不依赖直观的内镜影像学特征提升取材的准确性,以及可靠的病理确诊。既然把内窥镜定义为“筛查手段”,就要求操作足够简便、花费足够经济、患者几乎没有痛苦、没有交叉感染风险。如此一来,又非“一次性电子内窥镜”莫属了。

五、“疫情”催化内窥镜远程诊疗和远程手术技术的发展

本次抗“疫”期间,不少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启用或组织了远程诊疗系统,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共享了优质专家资源,又避免了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疫情”之后,远程诊疗,甚至远程手术都将加快在中国产业化的进程。而内窥镜因依靠图像进行操作,无需直接接触患者,具备远程诊疗,甚至远程手术的先天优势。2019年3月,中国完成了世界首次5G远程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肝小叶切除手术测试产业化的脚步声已清晰可辩

六、“疫情”催化内窥镜AI辅助诊断产业化

“疫情”期间,每天需要筛查数万例患者,依靠常规人工读片,难以维继,促使了包括AI读片等前沿AI辅助诊断技术的普及。“疫情”之后,面对14亿患者各个系统疾病的筛查工作,丝毫不比“疫情”期间的筛查工作轻松多少。结合特殊光和疾病AI识别技术的内镜AI辅助诊断技术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七、“疫情”催化内窥镜相关医疗大数据时代的降临

连媒体和公众都知道,准确筛查出具备密切接触史的人群,是本次抗“疫”成功的关键。而准确追踪疑似患者,只能依靠大数据,这让云计算进入公众焦点,不少似乎“没有明确接触史”的患者,也被拐弯抹角地找到了流行病学线索,让人惊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中国,正在开创人类流行病学调查的新纪元。同样是依靠流行病学,“疫情”之后,这些技术将可能被迅速应用到疾病高危因素筛查的领域中。政府的人口和健康信息、基因位点数据、医疗和体检机构的数据,以及穿戴设备和居家测量数据,结合内窥镜下的数据信息,高度互联的时代将为“精准医疗”富于新的内涵。不久的将来,也许每位国人都将拥有专属的疾病风险预测报告。

八、“疫情”吹响了国产内窥镜冲锋的号角

全国上下抗击新冠如火如荼之际,我们每个人都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医学同仁面对疫情中流砥柱般的逆行身影,感受到伟大的医学事业对于国家举足轻重般的重要地位,更是深刻体会到危难当头之际,民族医疗器械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从核酸检测试剂盒到影像学CT,从防护服口罩到救命的呼吸机,民族医疗器械的靓丽身影在抗疫的战场上无处不在!“疫情”之后,依靠大量进口内窥镜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在对中国施行严格封锁的疫期,只有中国自己的生产者才能担负起挽救民族于危难的重担!

综上,中国内窥镜行业将在这次“疫情”的大考中完成华丽的蜕变。

返回列表